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今开标 覆盖糖尿病等

王学泰进而认为,杜甫实际上是儒家观念最好的践行者、传播者。杜诗中,多写别人如何帮助他,很少写自己怎么对别人好,“这就跟现代人很不一样,做了一件好事,还得写在诗歌、日记里”。从某种角度来说,杜甫的这种人格得到了发扬,“在中国文化史上,杜诗对于士人性格的塑造起了很大作用”。
谈起杜甫对战乱中普通人的关注,年逾古稀的王学泰有点动情,潸然泪下。“现在有的年轻人,呼吁打仗,谁跟谁必有一战,我一看就特别生气”,停顿了一会儿,他用纸巾擦了擦眼睛。
读当代旧体诗时,这一幕亦曾发生。朋友送来诗人熊鉴的诗集《路边吟草》,王学泰一上午读完,“读得泪流满面”。“并非因为他写的事情惨,而是诗人对于世事的关爱,诗人把这种爱直白地、不加修饰地表达出来,这就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。”

谈李汝伦
当代旧体诗第一人
与古诗的阅读形成呼应,旧体诗的发表也有过一段“政治化时期”。1949年至1957年,国内媒体鲜有旧体诗词见刊,直到毛泽东在《诗刊》上发表旧体诗词17首,人们才再一次感受到这一古老文学样式的力量。虽然在这之后,一些旧体诗词又有机会被刊载,但需要是有一定社会地位、在政治上没有问题的作者,才能得到这样的机会,这也成为了“政治待遇”的一部分。
直到“文革”后,这种现象才得到改变。王学泰认为,第一个站出来的是李汝伦,他主编《当代诗词》杂志,把旧体诗词的创作拉回文学领域,完全从作品质量出发,与其他因素、特别是作者身份无关。因为这样的关系,王学泰以“点将录”的方式排位,将李汝伦排在了天魁星及时雨宋江的位置——即当代旧体诗第一位。
下一篇:
发表评论